《参赛指南 | 2022第二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通知

2022-04-13 15:48:24

大赛组委会

《2022第二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参赛指南


一、 大赛背景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一词,在Gartner的搜索引擎中一直排名前五。在Gartner最新发布的《2021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 「超级自动化」(旨在融合AI和机器学习,将业务流程快速的进行识别和自动化)已连续两年入选Gartner的重要技术趋势报告。同时报告预计:到2022年底,85%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将部署某种形态的RPA。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到来,RPA、AI、低代码/无代码等创新技术已成为重要转型工具。RPA的弱耦合性、高效、易使用和投资回报率高等特性受到全球组织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在金融、银行、零售、保险、医疗和运输等业务场景。

在国家教育层面,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也正式被列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根据中国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3月最新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显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已成为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重要课程之一,需要学生深入了解RPA的技术框架、部署模式、各项功能和维护等技术要点,以快速掌握RPA这一创新技术。
在金融领域,RPA已经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内应用较深,在2020年1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牵头起草的《苏州市银行业RPA项目实施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推进RPA技术在银行里的应用以及规范银行RPA项目实施,推广《RPA实施规范》标准落地,交流业内优质RPA技术应用案例,进一步做好降本增效、释放人力价值。
基于以上背景,由RPA中国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举办的【2022第二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已于4月份正式开启。本届大赛以“融合·创新·创造”为主题,围绕RPA在产业端的应用实践以及RPA+AI技术的落地推广而展开。

二、 大赛定位
1、推进RPA技术在金融、政务、制造、能源、教育、医疗、房产等行业的应用以及规范RPA项目实施,学习行业内优质RPA技术应用案例,为企业做好降本增效、释放人力价值。推广《银行RPA实施规范》标准落地。

2、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4号)文件精神,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新兴信息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更多高端、优秀的软件人才,也为了让更多的高校了解RPA技术以加强未来在职场的竞争力。

「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作为一项面向企业和高校专业人才开放的大型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竞赛活动,设立了企业赛道和高校赛道。企业组参赛对象以企业为单位组成参赛队伍,高校组对象包括国内高等学院的会计、计算机、物流、金融、管理咨询等院校在读学生(含专科、本科、硕博生)等,并将在奖金、技术平台、培训和学习资源、实习/就业机会等方面对参赛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 大赛目标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以软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基础,通过模仿用户手动操作的过程,让软件机器人自动执行大量重复的、基于规则的任务,将手动操作自动化的技术。如在企业的业务流程中,纸质文件录入、证件票据验证、从电子邮件和文档中提取数据、跨系统数据迁移、企业 IT 应用自动操作等工作,可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准确、快速地完成,减少人工错误、提高效率并大幅降低 运营成本。本主题包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基础知识、技术框架和功能、工具应用、软件机器人的创建和实施等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和主流工具;
(2)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技术框架、功能及部署模式等; (3)熟悉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过程; (4)掌握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中录制和播放、流程控制、数据操作、控件操控、部署和维护等操作; (5)掌握简单的软件机器人的创建,实施自动化任务;(6)探索在不同业务场景下,RPA和AI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应用;(7)学习行业最佳实践案例,与优秀的团队和企业学习交流;(8)引导RPA项目的实施规范,流程标准化;(9)在各个行业中推广RPA技术,为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落地支持;(10)以赛代学,培养“RPA+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 参赛队伍要求
本次竞赛为团体赛,参赛单位需组成队伍参赛。赛道分为高校赛道与企业赛道:
(一)高校赛道参赛对象:专科、本科院校计算机、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学生(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年级不限),以学校队伍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 2~5 名参赛选手、指导老师1 名,可组成多支队伍。
(二) 企业赛道参赛对象:甲方技术应用方,国内RPA企业、科技公司、咨询代理商公司等,2~5名选手组成参赛队伍,选择一名企业导师。

五、奖项设置
竞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其中初赛通过大赛官网线上提交作品,决赛以现场为主。根据各赛道报名队伍数量情况确定晋级比例,获奖团队总数量不超过总提交有效作品队数的三分之二,选送总共不超过 50 支参赛队伍进入总决赛;
1、参赛团队奖: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二、 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 20%、30%、50%。(根据团队成绩确定奖项,获奖数量按比例取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2、高校/企业导师奖:凡获得奖项的参赛队指导老师按照参赛队得奖等级确定优秀导师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3、导师如有指导多个参赛队的,则按照所指导的参赛队获得的最高等级奖项颁发。
4、在大赛官方网站上公布获奖者的名单及所在单位。
5、参赛队伍通过导师单位的培训认证后,将成为认证交付专家。

六、作品要求与比赛形式
本次大赛,以RPA项目作为参赛作品,其中RPA技术占比不限,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低代码/无代码以及其它类型技术,增加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探索具体落地场景的技术应用创新方案,如RPA+AI技术在银行、证券、财务会计、计算机、物流、制造、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探索场景应用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够进行可视化应用展示的参赛作品。
1、竞赛形式
组队参加,参赛队伍可以在大赛官网了解具体的RPA基础知识,有无RPA和AI相关基础均可。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题,参赛作品需基于某一种RPA产品,结合人工智能(OCR、NLP、ML等)、大数据、低代码/无代码等技术,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RPA应用开发,作品形式包含但不限于实用型(如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人机协同自动化、发票识别报销、自动报税、报表自动生成、业务聊天机器人等)、创意型(多电商平台商品自动比价、天气查询、疫情查询、对话机器人等)应用等。
2、参赛作品
参赛队伍应提交两部分有效的材料,以及两份可选的材料,包括:
必选提交材料包括:
1)项目流程完整运行录播视频(必须提交,mp4格式,内容做脱敏处理,时长5分钟以内)
2) 参赛项目信息填报评审表(必须提交,excel文件,包括项目的详细信息,根据下载的模板进行填报)
可选提交材料包括:
1)作品介绍PPT(可选),内容应包括参赛作品简介、团队信息、参赛作品创意点、应用场景、流程说明、解决的实际问题、技术实现方案等。可通过官网下载模板参考。
2)流程定义文档(PDD文档,可选):流程定义文档用于记录业务流程操作详细的操作步骤和业务规则,定义整个业务的范围和功能要求,相当于软件开发中的需求文档。可通过官网下载模板参考
决赛通过现场路演汇报的形式,全方位呈现最终作品及其实现过程。
3、评分标准
本次大赛,邀请了十余位RPA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包括:院校精通RPA技术的教师、教授,甲方资深专家、国内外顶级行业专家及第三方咨询研究机构资深顾问等专家共同担任,评委会排除来自厂商、高校和参赛选手企业的利益相关的人员,保证大赛的公平性。
由评审委员从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打分,综合计算打分确定最终的成绩。
决赛环节成绩分为两部分组成 :决赛作品得分+现场表现分
4、主要考核能力及涉及相关知识
流程洞察规划能力、RPA机器人开发能力、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能力、业务价值、开发运维能力、规范业务文档能力、AI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等。

七、大赛支持
1、大赛将设立比赛官方网站( http://2022competition.rpa-cn.com/ )届时各参赛队将在官网上进行赛事报名、赛事规程查看、赛事成绩查询、参赛队伍交流、导师信息查询、赛事培训录像下载及观看等。
2、大赛培训教学支持:
(1)参赛队伍报名后,组委会将在交流区设置赛事培训学习中心(http://forum.rpa-cn.com/c/5-category/5 ),参赛队伍根据加入的企业导师阵营,选择相应的版块进入,进行教程资料下载,培训视频观看,与导师做项目交流等。
(2)大赛组委会将为各队伍发送各参赛导师的联系方式,同时将创建以导师为单位的讨论群,并组织企业导师提供相关的产品工具、账号、培训资料等支持。
3、有其它相关问题,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八、竞赛规则及注意事项
(一)竞赛基本规则
1、决赛现场,选手必须持身份证、学生证并携(佩)带统一签发的参赛证参加竞赛。
2、选手必须服从大赛组委会的统一指挥,不得有违规行为,不得在赛场与评审委员或工作人员争论吵闹,违者取消比赛资格。
(二)竞赛具体规则及注意事项
1、赛场提供演示大屏幕和麦克风;参赛选手的相关作品资料应提前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以大赛官网最终提交的版本为准,不接受现场修改。
2、尊重评审专家,服从工作人员统一指挥,遇有争议问题,应由队长向组委会提出。

九、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 代表队队长或其导师可在比赛结束后 24 小时之内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书面申诉。书面申诉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并由参赛队伍和导师全员签名。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组委会在接到申诉后的 48 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大赛组委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i